听课随笔之十师生的角色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历史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该课的课题,然后说:这一节课有四部分内容,我们班有四个同学事先分别进行了准备,下面就欢迎这四位小老师上台来为我们讲授。随后,教师就提名请四个学生先后走到讲台上,分别介绍有关的内容。台上的学生讲得很尽力,虽然有些拘谨,说话也难免有点背书或朗诵的腔调,但台下的其他同学还是乐呵呵地报以掌声。待学生讲完后,教师对他们给予了夸奖和鼓励,这节课就结束了。显然,这位教师是想摸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由教师主宰讲台的状况,以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应该说,这种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的精神是好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就要这样来上吗?打个比方吧,讲台就像是一个舞台,过去,这个舞台是为老师搭建的,老师是这舞台上的主角,而学生只是台下默默观看的观众。现在,这种演出方式受到了批判,需要改变,因而就有人认为,学生应该是舞台的主角。这样,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置换,老师不能是主角了。那老师又是什么呢?像上面的课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很像是一名场记。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角色的定位,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这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本身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取决于角色所担当的任务;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这两方面制约着角色的即定性。就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的角色既是固定的,又是多重性的。首先,历史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历史教育的任务。国家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是要由历史教师来具体实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是教师的职责,这是教师的工作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指导者。教师绝不能放弃担当教学领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否则就可能是失职。这就是教师角色不可动摇的固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上的活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又是合作者,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去唱“独角戏”。在与学生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作用尽量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领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是不应该被削弱的。当然,教师的角色有时会有一些转换,如果还用舞台与演出作比喻的话,教师可以说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有时也可以是观众,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