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集合的概念(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教学重点:1.集合概念的正确理解.2.元素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定.4.集合常用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教学难点:1.对元素的确定性的理解.2.描述法表示集合.【知识导学】知识点一 集合与元素的定义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总体 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表示: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知识点二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知识点三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记作□ a ∈ A .(2)“不属于”:如果 a 不是集合 A 中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集合 A,记作□ a ∉ A .知识点四 几个常用数集的固定字母表示知识点五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自然语言 、□ 列举法 、□ 描述法. (1)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使用此方法时,只要叙述清楚即可 ,如由所有正方形构成的集合,就是用自然语言表示的,不能叙述成“正方形”.再如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或实数集等.(2)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 一一列举 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3)描述法:一般地,设 A 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 A 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 P(x)的元素 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 x ∈ A | P ( x )}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知识点六 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2)无限集.【新知拓展】1.元素和集合关系的判断(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此时应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即该集合中元素要满足哪些条件.2.集合的三个特性(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的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