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两个集合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用子集的观点解释两个集合的相等关系.教学重点:1.子集、真子集定义的理解.2.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3.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判定.4.用子集观点解释两个集合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1.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判定.2.一些关系符号(⊆,⊇,,,∈,∉)的准确使用.3.具体问题中易忽视空集的情况.【情境导学】(教师独具内容)我们学校共有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都分为两个级部,每个级部都有若干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若干个学生.学校可以看成“所有学生组成的集合”,而年级级部、班级可以看成“某些学生组成的集合”.这里有个体(学生)、局部(年级等)、整体(学校)一些研究对象.怎么用集合语言刻画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知识导学】知识点一 子集一般地,如果集合 A 的任意一个元素□ 都是 集合 B 的元素,那么集合 A 称为集合 B 的□ 子集 ,记作□ A ⊆ B (或□ B ⊇ A ),读作“□ A 包含于 B ”(或“□ B 包含 A ”).对应地,如果 A 不是 B 的子集,则记作□ A B(或□ B ⊉ A ),读作“□ A 不包含于 B ”(或“□ B 不包含 A ”).规定:□ 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注意:(1)子集是刻画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它反映的是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2)并不是任意两个集合之间都具有包含关系.例如:A={1,2},B={1,3},因为2∈A,但 2∉B,所以 A 不是 B 的子集;同理,因为 3∈B,但 3∉A,所以 B 也不是 A 的子集.(3)子集有下列两个性质:① 自反性: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A⊆A;② 传递性:对于集合 A,B,C,如果 A⊆B,且 B⊆C,那么 A⊆C.(4)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常用平面上的封闭图形的内部表示集合,称为维恩图.因此,A⊆B 可用维恩图表示为知识点二 真子集一般地,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并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那么集合 A称为集合 B 的□ 真子集 ,记作□ A B (或 BA),读作“□ A 真包含于 B ”(或“□ B 真包含 A”).可用维恩图表示为很明显,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从真子集的定义可以看出,要想证明 A 是 B的真子集,需要两步:一是证明□ A ⊆ B (即 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