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1)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太平天国的强盛时期;《资政新篇》颁布于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②经济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私有制。③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和规范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④无法实现的原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因为其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资政新篇》是当时不具备必要的社会条件。(2)相同点:①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②都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③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2.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1)区别:辛亥革命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及武装起义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所以,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2)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使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3.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质就是否定封建君主专制。②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反映了资产阶级实现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③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④规定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2)局限性:①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及其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②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③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而不是民族矛盾尖锐。2.《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斗争的结晶,而《资政新篇》则不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者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6.1926年的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而不是开始,国民革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7.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8.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都是党的重要转折性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都纠正了党内错误路线,但前者纠正的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后者纠正的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例1】(2012·江苏学测)“飘摇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挺进大别山【例2】(2012·江苏学测)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例3】(2012·江苏学测)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因为()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例4】(2012·江苏学测)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点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右图是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下列对这两个文件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者在经济主张上是对立的B.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C.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斗争D.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