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课程标准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教学要求1.能够描述和辨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理解宗教景观的象征意义。2.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观察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种多样。[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引导学生重点回顾此前所学过的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尤其是它们的分布地区。然后说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从而导入新课。[什么是宗教景观?]1.宗教景观意义的教学可运用不同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要了解某一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就要先熟悉它的特点,从而将话题引到文化特点上来。引导学生把握宗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宗教景观则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1.不同国家佛寺建筑风格的教学读图3-33、3-34、3-35,组织学生根据佛教的传播路线,即印度──中国──日本,找出佛教建筑在各国的变化,尤其是佛教建筑的中国化。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说出其差别。2.三种宗教建筑差异的教学读图3-36、3-37、3-38,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说出三座宗教建筑的差别。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知识加以拓宽,如提问:○天主教堂使用了什么建筑技术,使其形成高大挺拔的风格,而不会使建筑物坍塌?(使用了拱的技术)在教堂的拱门、拱窗上、清真寺的圆顶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拱的使用。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活跃,内容更加丰富。3.宗教建筑布局上的差异及成因的教学组织学生观察图3-39、3-40、3-41,说明它们在布局上的差别及形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从中西宗教建筑的比较看,中国的寺庙对面所以建有戏台,是因为中国古代有演戏酬神的传统,戏台是属于寺庙的。从中国南北方宗教建筑的差别看,由于两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原因,戏台建筑和神位的摆放也有明显不同。但不能将上述差别绝对化,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都是因地而异的。通过以上辨别、分析、讨论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宗教景观的差异、同一种宗教景观的演化,认识到文化景观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建筑、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和浓缩。[我们也来试一试]为了保证探究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最好事先能向学生介绍一个或二个类似的成功经验,或者是对前面已完成的探究课进行概括,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指导也是本课成功的关键。除了书本上的建筑以外,教师还应了解所在地区的宗教建筑,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