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2.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2.通过启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表演、及合作的能力。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己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独立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大致情况,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认识。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层次的要求,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的同时,深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3重点难点1.重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播放视频,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课外资料的形式突出重点。(2)《辛丑条约》──引导学生归纳条约内容,短剧表演深化理解内容,深入讲解加深感性认识。2.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学生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加深对“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理解;并通过对《辛丑条约》的具体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图片法国皮诺家族将鼠首、兔首无偿归还中国。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宝物流失国外,时隔40年后,圆明园遭到第二次的劫掠和焚烧。学生活动:学生们依据图片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设计意图:新旧知识联系贯通,承上启下。学习新课: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板书)多媒体显示表格,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阅读义和团运动的歌谣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当中的内容小组讨论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开始标志,性质等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天津→攻占北京(板书)(1900年)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书写以上板书。多媒体显示图片:西摩人物介绍。多媒体显示──《津京地区形势图》教师通过让学生对其进行讲解,板书、使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线路和概况已有了较深的印象。学生利用《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小组代表上台根据路线图指出八国联军侵华的路线学生生动讲述廊坊狙击战的故事。学生也通过参与,锻炼识图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1900年8月中旬,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多媒体显示图片《慈禧挟光绪帝西逃》播放视频《八国联军侵华》了解八国联军对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多媒体显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承认:“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学生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史实,体会清朝的无能、衰败;结合视频、小字内容揭露八国联军的暴行。学生们踊跃发言: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具体内容。总结并深化:学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同学们有何感想?针对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提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学生看插图《辛丑条约签定的情景》。大家根据课文,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书写板书。各组选出代表,抒发其感想。视频和教材内容说明了八国联军的贪婪和残暴的本质。回答: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日、俄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是旧历的辛丑年)。各组学生通过讨论,把条约内容逐条分清楚,并分析每一条涉及哪方面的内同。最后归纳出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设计意图:通过抒发学生心中的感受,培养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条约产生危害的探讨,进一步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师活动:结合《辛丑条约》内容,组织小组讨论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