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备主核初三备课组使用者课型复习使用日期课时3.24第16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开国大典,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意义,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意义,教学过程使用补充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召开——1949年9月,北平颁布《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考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任务: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1953年——1956年底)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点)(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意义:真正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历史,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经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政权得到巩固。3、1954年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起来。2、1949年至1952年我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大跃进”运动①农业中:浮夸风②工业中;全民大办钢铁记忆这几个时间段的重大事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加深学生对领袖人物的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革改地土社公民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解放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课后追记本课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成立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时间仓促,练习时间不足.对于我自己本人也翻阅了很多资料,可还是感觉课堂效果不是太好,学生没理解透彻,如果加入一些课前调查同学们就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以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