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规律【学习目标】1.会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的特点,会根据函数表达式的系数特点判别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规律.3.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学习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及性质的探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师幻灯片展示下列问题:1.当初我们从哪些方面研究了一次函数?2.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是什么?3.借助图象我们研究了一次函数的哪些性质?目的: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回顾研究一次函数的过程,类比研究一次函数的思路,来研究反比例函数.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先阅读教材P152-153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1.已知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2.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双曲线,每一条曲线都与x轴和y轴无限接近,但又不与x轴和y轴相交.3.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1.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着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来尝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小组内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完成时,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互查、互批,让小组长汇总各小组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谈一下各小组在画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对各组情况和问题进行汇总.问题:(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什么?(2)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总结归纳:①x≠0;②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③图象是延伸的,不要画成有明确端点;④曲线的发展趋势是无限靠近坐标轴,但不和坐标轴相交.2.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目的:让学生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并且初步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观察y=和y=的图象的形状和位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图象见课件)(1)自己观察图象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组展开讨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由什么确定;(3)引导总结.结论:①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因此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k决定;③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内;④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内.典例讲解: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4时,求y的值;(2)当y=-2时,求x的值;(3)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x…-3-2-1123…y…-4-6-121264…由图知:(1)y=3;(2)x=-6;(3)0<x<6.对应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A.m>1B.m>0C.m<1D.m<02.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x…-4-2-1124…y…124-4-2-1…由图知:(1)y=-2;(2)-4<y≤-1;(3)-4≤x<-1.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规律检测反馈达成目标1.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它的函数表达式可能是(B)A.y=xB.y=C.y=-D.y=x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的取值可以是(A)A.0B.1C.2D.以上都不是3.已知反比例函数y=,当1<x<2时,y的取值范围是(C)A.0<y<5B.1<y<2C.5<y<10D.y>104.一矩形的面积是6cm2,设其一边长为xcm,另一相邻边长为ycm.(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图中作出函数的图象.解:(1)y=(x>0);(2)函数y=(x>0)的图象如图.课后反思查漏补缺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