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课题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对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设计一、课前复习1、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①请你举出三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②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二、出示学习目标,请你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三、【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1861年改革的改革者、目的分别是什么?3.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质是什么?4.1861年改革有哪些影响?(积极、消极)四、探究新知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地就有蒸汽机158台。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多数是自由雇佣工人。此时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达一万多家,铁路里程达1500米。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二:19世纪中叶俄国与其他各国经济发展对比材料三:改革前俄国38℅的工人是农奴.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随时打骂虐待他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可以互相转让.农奴主为牟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们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份地,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阅读材料三,思考是哪种制度阻碍了俄国经济发展?回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分析比较俄国与其不同点明确目标探究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①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直接原因:俄国在___________中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2.1861年改革的改革者、目的分别是什么?①改革者②根本目的:3、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质分别是什么?思考:“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到1910年农民还清政府贷款时,沙皇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取了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材料三: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结合材料,分析沙皇的这段话首先考虑谁的利益?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什么?4.请看课文72页“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一目的内容,思考回答:1861年改革的影响是什么?积极作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②消极作用:经济: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沙皇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五、归纳总结: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六、拓展提高学习了俄国1861年改革,结合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四.布置作业五.作业:绩优学案1-7题,第八题1-2.做通过对比中俄两国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