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3.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4.让学生了解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5.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的道理。6.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教材分析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思想品德课程应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国历史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学习人类文化所必需的基础。因此将本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首先引导学生回溯中国历史的长河,领略祖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初步感受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百年屈辱的诉说、不断抗争的记录,让学生了解历史,从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是上一课的自然延伸,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然就转接到对青少年学子的期望。本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并能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本单元建议教学8课时。单元主题前后联系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方面,本单元是七年级《情感世界》的主题延续,也是对八年级《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深化;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单元更是与各册诸多单元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如七年级《在分数的背后》《共同的责任》中,涉及了责任感的问题,八年级将责任问题提升,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将这些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的理想才能有实现的可能。从七年级第一单元《扬帆起航》一直到九年级最后一个单元《新的旅程》,都贯穿了理想教育,本单元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第二单元财富论坛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2.通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认识“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3.认识勤劳、智慧与开拓、科技等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懂得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的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4.懂得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5.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财富中蕴藏着德与法的交织力量,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教材分析财富是现代人普遍关心的生活主题。为了使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财富的内涵,认识财富的来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特将第二单元设置为《财富论坛》。本单元第一课“走向小康”,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切入主题,通过“感受小康”让学生体验人民生活的变化;然后,过渡到“解读小康”,使学生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知道小康的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通过调查,了解“我家”“家乡”和“国家”的小康之路,认识到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在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到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并了解了小康的含义、小康的标准与具体体现,了解了目前我国的小康水平的此基础上,比较自然地引出第二课“财富之源”这一话题。本课以生动的例子说明了财富的三大主要来源,即勤劳、智慧与开拓、科学技术,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财富之源的多样性。这一课,首先从中国人民传统的民族精神——勤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