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追《根》溯“园”――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学习与探究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阅读美国文学作品《根》,查找与美国奴隶制相关的资料,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了解近代非洲奴隶贸易的概况及其对欧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发展的作用。选取美国文学作品《根》中的部分片断,并将其改编成课堂剧“大种植园里的日子”提高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整合史料的能力,提高表演、绘画、布置场景以及制作道具的能力,提高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历史”和以历史的视野看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选取美国文学作品《根》中的部分片断,并将其改编成课堂剧“大种植园里的日子”,了解美国历史上黑奴的悲惨遭遇。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审视罪恶的奴隶制和当时的社会。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历史和现实中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18世纪黑人奴隶的苦难生活,审视罪恶的奴隶制和当时的社会。结合现今美国依然存在的种族歧视,追根溯源,了解美国历史上黑奴的悲惨遭遇,以及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平等、博爱的民族观念。设计理念通过发挥学生的才智,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展示与发展的广阔平台。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活动探究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探险者的梦想》和《决定美国命运的内战》两课之后,对美国黑人奴隶制的一次综合而有系统的学习探究活动。我认为安排这样一节活动探究课,充分体现了教材编者良苦的用心和独具的匠心。首先,从知识和情感层面讲,尽管学生通过上述两课的学习,了解了“非洲奴隶贸易”和“美国黑人奴隶制”,但对黑人奴隶的苦难与挣扎了解得不够,更谈不上审视当时的社会与罪恶的奴隶制了。而本课要求阅读并将其片断改编成课堂剧的美国文学作品《根》(亚历克斯•哈利著),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以黑人的生活为主要情节,形象地反映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与多舛命运。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再创作,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黑人奴隶制和当时社会的审视,进而还可以认识当今美国现实中种族歧视现象的根源,以及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所做出的努力。其次,从能力层面来讲,本课的学习不是对所学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已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探究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通过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演、绘图、布置场景、制作道具及合作的能力,还能提高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整合史料、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历史”和以历史的视野看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成功完成本课的学习,我将本节课的实施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查资料。指导学生利用一周时间,阅读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的作品《根》(因为是农村初中,学生手中没有这部作品,需要教师提前从互联网上下载到学校电子图书室),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列出树状家谱图,同时搜集与黑人奴隶制有关的背景资料,整理后备用。第二阶段:编排课堂剧“大种植园里的日子”。首先欣赏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根》,分析人物服饰、举止和家居陈设等,体会人物语言,然后按“噩运当头”“逃离雷诺兹”“破灭的挣扎”“岁月依旧”“重返家园”和“告别苦难”六部分编排课本剧。第三阶段:展示收集的成果。利用两节课进行展示,表演后就“大种植园里的日子”进行讨论。其间进行灵活有效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与学生奖励。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从网上下载《根》的电子图书到学校电子图书室,并保证学生阅读时间。2.协助各小组拟定活动计划,指导小组进行准备3.准备数码摄影器材,指导摄影工作。学生准备:1.到电子图书室阅读美国黑人作家作品《根》,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列出作品的树状家谱图。2.阅读同名小说,注意人物服饰、举止和剧中人物语言和,体会它们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民主推荐与自我报名相结合,依据个人兴趣与特长,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4.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小组的活动目标,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其中,三个小组的同学以小说《根》为蓝本,模仿《根》中的六部分进行处理加工:写剧本、找音乐、串台词、做道具,分工协作编排课堂剧“大种植园里的日子”。组长负责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