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1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理解文章大意。3、品位语言,结合实际谈感受。4、积累文言知识,感受《论语》及孔子思想的魅力。2学情分析作为刚上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如何学好文言文更是摸不着头脑,所以,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学设计更要深入浅出,亦步亦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3重点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理解文章大意。品位语言,积累文言知识,感受《论语》及孔子思想的魅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创设:课前播放《学歌》)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学歌》,是老师根据《菊花台》的曲重新填的词,所用的句子大部分出自《论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论语》六则,去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S: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我们要在诵读中读准课文,读通文意,陶冶情操。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生活动。(自由读)S:大家读后会发现每则前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是什么意思?学生介绍孔子和《论语》。教师强调:这节课我们用知识积累卡的方法来学习《论语》六则。首先我们先来看这张“文学常识积累卡”,请看大屏幕。(KJ:文学常识积累卡)齐读,加深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S: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同他一起去探讨了解《论语》中智慧的语言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和感悟。三、读准字音S:好文不厌百回读,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语句读流利,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字。一生朗读,生评。S:(强调特殊字音)有些字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像第一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读yuè,它在这里代替了另一个字—“喜悦的悦”,因此读作yuè,文言文中的这种现象就叫“通假字”。本文中还有没有这种现象?生:第三则:“罔,通惘”S:还有几个字的读音也需要注意,请看手中的重点字音积累卡,试着把划线字的字音标出来。接下来,请大家看大屏幕,我请这一列的同学依次把这划线字读一下。掌握了这些字音,我们再来把课文齐读一遍。四、疏通文意1.S: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能够正确地朗读,还要能正确地理解大意,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经典的睿智与伟大。如何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呢?下面老师再用“知识积累卡”教给大家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请看大屏幕:KJ:文言文翻译方法卡:①、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等专有名词。②、补充: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③、删除:删掉不需要译出的词。④、替换: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换掉古代汉语。⑤、调整: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用语习惯。2、下面教给大家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口译内容:子贡问(孔子)曰:“孔文子何以‘文’也?”子曰:“敏而好学,①②①③①④④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③⑤①人名,保留②省略成分,补充③倒装句,调整语序④谓,成为,替换⑤“也”为语气词,译时可“删去”,删除S:经过“留补删换调”,这则应翻译成(师生共译):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作‘文’呢?”孔子说:“聪明并且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作‘文’。”3、请五位同学,翻译五则。余生判断是否有错。(教师适时评价,以鼓励为主)S:从大家刚才的翻译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用法特殊的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有助于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请同学们一起关注手中的“文言词语积累卡”。(教师简单介绍4种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KJ:文言词语积累卡例子意思用法S:强调: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词,一词多义,这几种文言词语特殊用法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我们今天简单了解一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步深入学习。让我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来朗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五、品读内容:S:《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宋代名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希腊学问家奎恩曾说: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七贤。那么,我们今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