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标目标】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2.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1、人物介绍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2、文体知识:通讯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新闻文体,比消息长,内容更为丰富。可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人物和事件。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所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写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自主学习】1.字词正音籼()型祖籍()黔()阳大相径()庭丰硕()鉴()于矢()志不移兵不解()甲钵钵()雌蕊()劫()后余生搅拌()2.词语解惑大相径庭:矢志不移:劫后余生:功成名就:兵不解甲:经久不息:【学生疑惑】【问题探究】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5、读过课文后,你认为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请用“我从袁隆平身上学到了…………”这种句式来表述。【教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籼型(xiān)祖籍jí黔qián阳大相径(jìng)庭丰硕(shuò)鉴(jiàn)于矢志不移(shǐ)兵不解甲(jiě)钵钵(bō)雄蕊(ruǐ)劫后余生(jié)搅拌(jiǎo)2、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矢,发誓。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功成名就: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兵不解甲:指没有半点儿休息直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经久不息:(声音)经过很长时间不停止。【问题探究】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物种学的,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感到很惭愧,很自责。表现了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袁隆平提出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3、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作者在这儿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4、全文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5、严谨认真、坚定执著的科学态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