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故事导入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历史概念和这些历史概念出现的背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二、新课学习(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如何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作工具,教民种植。原始农耕开始。(3)阅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这一目,师生共同归纳,后多媒体展示:时间---距今7千年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生活情况——使用磨制石器、耒耜: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建筑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饮水方便;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阅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这一目,师生共同归纳,后多媒体展示:时间---距今五六千年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生活情况——使用磨制石器、耒耜;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建筑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还会制造彩陶,出现刻画符号;(2)探究:多媒体展示“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思考:两个房屋在结构上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因为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气候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挡风雨,又可以取暖。(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教师讲解:1、年代:距今约四五千年2、生活情况:农业成主要生产部门,农耕进一步发展;黑陶和白陶的制造(出示图片)3、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教师点拨:这时已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引导学生从:生产发展――出现私有财产――私有制出现,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这一过程去理解。三、总结全文,投影显示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磨制石器、石刀耒耜、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织线大汶口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山东农耕经济更大发展制造黑陶、白陶,手工业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