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双基提要】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品种的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和,获得新品种的方法。也是改良,挺高农作物的常规方法。2.诱变育种是利用_______因素(如X射线)或_______因素(如亚硝酸盐)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________,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如“___________”大豆品种,青霉素高产菌等。3.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__________。杂交后代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育种进程________,过程烦琐。但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__________,而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_______难以控制,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要克服该局限性,可以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增加_______的机会。【课堂反馈】例1下列育种方法中,可以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的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例2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生长素处理A.⑤①②④B.④①②⑤C.②①③⑤D.④①③②例3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籽西瓜、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例4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细胞工程中的技术;然后用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来实现的。参考答案【双基提要】1.优良性状选择培育作物品质单位面积产量2.物理化学突变率黑农五号3.基因性状分离缓慢突变率方向选择【课堂反馈】1.B2.B3.D4.(1)3/161/3(2)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明显得缩短育种的年限(3)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