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结合资料,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影响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区域认知)3.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合理的人口规模。(人地协调观)4.通过调查本地区情况,估算本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地理实践力)一、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3.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图表点拨]教材P22图1-3-2,该图展示出:(1)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2)干旱地区环境承载力是由水资源决定的。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5.特性:具有相对性。[易错提醒]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不一定很小。尽管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不是唯一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如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等。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能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环境承载力。如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承载力高。(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1(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4)日本、尼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提示:(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2)√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短板”,因此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4)×日本、尼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5)B[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也小;相反,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一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水稻。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在2019年将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相关专家表示,海水稻种植如扩大到一亿亩每年可增产300亿千克,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材料二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问题1(综合思维)海水稻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培育,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这说明了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什么因素?是如何影响的?提示: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越多,资源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