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塑造者B.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来源C.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D.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重要性表现在()①资源的综合利用②修复生态系统③改善环境质量④因地制宜搞好农业生产A.①B.④C.①④D.①②③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A.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发育,且都为内流河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4.下列说法有悖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均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B.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C.全球环境也是一个整体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不会因某个地理要素的改变而改变5.下列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B.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C.赤道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极地地区降水少气候严寒D.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河流少,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着黑土地,华北平原分布着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回答6~9题:6.下列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A.黑土地——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力作用D.红壤——岩石特征7.下列土壤中,腐殖质含量最小的是()A.黑土B.荒漠土C.水稻土D.棕钙土8.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成分的主要来源B.水土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很大C.空气的气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D.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用心爱心专心9.改良江南丘陵红壤的措施是在补充有机肥的同时,还要()A.增施(NH4)2SO4B.增施NH4NO3C.增施Ca(OH)2D.增施CaSO410.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现象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二、非选择题11.某地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出现图示过程(图3-2-4),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3-2-4(1)选择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选1次)A.土壤肥力下降B.水土流失加重C.洪水灾害增多(2)上述过程在我国的__________河流域表现最为突出。治理此河的关键是抓住__________。主要的生物措施为__________,工程措施为__________。12.案例分析: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据图3-2-5完成:⑴按相关关系将下列数字填在相应图框内。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⑵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牵一发”是指什么?图3-2-5【活动探究】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图3-2-6的线索讨论这些影响,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空白处。用心爱心专心青藏高原地势高草甸草原降水稀少牦牛多冰川大河源头多冻土修建水库时空调控改变下游河流流速流量草甸或盐渍化形成人工湖泊水资源泥沙沉积洪水灾害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图3-2-6【相关链接】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一般认为,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实际上,水土流失在导致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因此,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以黄土高原为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