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4中国的气象灾害一、旱灾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表2、43、旱涝关系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5、影响地区:6、各地灾害表现:四、沙尘暴1、概念:2、发生与防治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3、损失: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45引言导入……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显示了我国的旱灾中心,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案例⑥图2.31可以看出,1972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东部和西部。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1949年以来,1959年~1961年、1965年、1972年和1978年等年份都发生了区域性的大旱灾。②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③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可知,这两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从而了解到华北地区是旱灾和涝灾灾害都很严重,而且交替频繁出现的地区,防旱、抗洪对当地政府和人民来说具有双重意义。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表2、4说明:……P46探究活动: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提示: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提示:强调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的交替出现以及空间上的交错出现,旨在使学生理解因时、因地防治这些灾害的必要性。)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阅读表2、5,掌握以下内容:①我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报表的核心内容包括因旱灾形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粮食减产等。②通过对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思考P47,点拨: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