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心专心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授课人杜洪课型复习课时间2008-10-27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复习,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掌握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点和原理逻辑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2.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教学难点1.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2.地理环境整体性在时间轴与空间轴上表现。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小结承转教师小结承转教师小结观看自然风光视频自然环境由那些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简单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吗?举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些自然地理要素怎样达到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呢?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大气水大气循环生物水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整体岩石生物循环相互渗透土壤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形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整体图中树如何实现自养?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新功能----生产功能。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这个过程需要那些自然要素的参与?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说明生产功能是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需要将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要素统一在一起,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案例分析:藏羚羊的生存环境,数量变动的原因?其数量是否保持稳定?播放课件学生讨论做活动出示各循环示意图思考,讨论分析92页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分析能力进一步了解各地理要素的组成及各要素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而知新在同一幅图上从不同的角度引出不同的问题,比较容易入手,学生也能接受。培养学生的归纳分用心爱心专心承转承转结论: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生产功能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如何变化的呢?案例2分析: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活动分析观察a-e图,发现湖泊面积和深浅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大,对自然要素的干扰增加,特别是水和生物,由此引发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动全身”案例3分析:找出东北森林的位置,依据案例写出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讨论分析复习旧知活动93页学生讨论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由内因影响转入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用心爱心专心森林面积下降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水旱灾害增加土壤冲刷、变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