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和水循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①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②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⑵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读水循环示意图,锻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⑵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了解各种水体的相互转化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循环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其数量也是有限的。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各种水循环的过程2.水体的各种补给关系【教学难点】水体的各种补给关系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教案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上存在着海洋水、湖泊水、江河水、大气水等不同类型的水体,这些水体之间有联系吗?生活中我们经历的雨雪天气,这些大气降水的水分来自哪里,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有没有思考这些问题。讲授新课一、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水圈的定义,并说说水圈有哪些水体组成。板书:(一)、水圈的组成讲解:1、定义:水圈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各种水体我们按照其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其中陆地水体我们还可以将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具体的分类:大气水河流水用心爱心专心地表水湖泊水水圈陆地水冰川水等潜水地下水海洋水承压水讲解:地球表面大约71%被水覆盖,因此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海洋水占地球总水体的96.53%,陆地水大约占3.5%,其余为大气水,淡水仅占全球水体的2.52%。读图:读课本地球表面淡水组成图,分析各种淡水的比重。提问:同学们我们通常所能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哪几种水体?回答:(略)讲解:人类能够利用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这些水体在淡水中的比重非常低。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的用水量逐渐增大,同时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将越来越紧张,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提问:同学们按照水的相态变化可以将水分为哪几类?回答: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两极和高山上;气态水主要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承转:地球的水体之间正是通过相态的变化发生联系,使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那么这些水体是通过哪些方式和环节进行相互联系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循环。板书:(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定义提问:阅读课本回答水循环的定义以及主要类型?回答: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空间范围的不同,分为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提问: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体现的是哪一种循环?真的到海不复还吗?回答:(略)讲解:这首诗句对应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的内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接纳众多河流形成滚滚黄河水。这些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而大气水主要又来自于海洋被蒸发的水分,所以黄河之水是可以复回的。讲解:同学们,组成地球水圈的各种水体不是弧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及地下径流等环节相互沟通,根据发生领域的不同可以把水循环分类:板书:2.海陆间大循环3.海上内循环4.陆上内循环讲解:请同学们读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分别画出这三种水循环的循环环节。(找三位同学上黑板板书)用心爱心专心总结:水循环由于发生的空间位置不同,我们将水循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海水蒸发的水分是大气降水的主要水源,而海水蒸发的水分90%在海洋中降落,也就是说发生在海上内循环中,海上内循环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循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虽然循环水量没有海上内循环大,但它促进了陆地水体的更新,对陆地生物的意义最为重大,同时海陆间大循环还塑造了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