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纲呈现]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纲解读]1.识记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2.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重点)3.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4.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重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①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②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深度波速A波B波C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指大陆部分)D古登堡界面地面下2900千米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温馨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C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考向以某些物质的来源或迁移顺序考查地球圈层的结构及特点1.读下图,完成下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答案D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2.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A解析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首先在大气圈中迁移,然后进入水圈和生物圈,而后进入岩石圈。考点二岩石圈物质循环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填数码)综合思维沉积岩的特征:①有层理构造;②可能含有化石。2.地质循环示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方法技巧三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层。考向一地质循环过程判断(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解析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C正确。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A错误。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2.(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