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实录为第一课时内容,内容包括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成因。教材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区域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方法与过程: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2.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荒漠化的成因难点:荒漠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六班最强,齐心协力,再创佳绩。师: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这是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可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却变成了这样。生:啊……师:美丽的月牙泉到底怎么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一课时的学习[学习目标]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了解本节的三维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这部分我们将通过自主学习部分来达标。2、通过对我国荒漠化现象的认识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义,了解造成荒漠化主要原因。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合作探究部分来突破。3、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案反馈]师: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在驶向目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表现出了一些优点和缺点。这1次学案反映出咱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优点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同学能够将学案认真完成,特别是大屏幕上展示的惠梦同学、孟波同学、邸豪娃同学、商宇同学、徐宁同学、方园丁同学很优秀。优秀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字迹是非常工整的、其次是完成率高,更重要的是正确率很高。那么,在我批阅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来看,第一,在自主学习部分还存在少量问题,我们一会来解决。第二,个别同学学习态度欠佳,未能及时完成导学案,还有个同学字迹过于潦草。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优点的同学将优点继续发扬光大,有缺点的,有则改之。通过批阅学案也发现了一些知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红颜色区域,首先是关于石质荒漠化这一块,需要我们填出石漠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有同学填的是华北地区,这样对吗?生:不对,应该是南方低山丘陵区。师:华北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此生盐渍化。那么,我为什么要将气候干旱,多大风、风蚀强烈标出来呢?因为有同学写成了气候干旱,多暴雨、风蚀强烈。这样对吗?生:不对,应该是多大风师:还有同学将疏松的疏写成了蔬菜的蔬,这明显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或粗心所造成的。[知识梳理]师:通过学案反馈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得与失,下面让我们一起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本节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荒漠化的含义。二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首先让我们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那位同学能指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呢?生:我认为关键词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土地退化。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没有师:那么在我国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我国的政区图,考虑在我国以下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给大家留两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来为大家解析?好,第二组赵娜同学。生: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沙质荒漠化;黄土高原地区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此生盐渍化;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石质荒漠化;东南丘陵地区主要表现为红色荒漠化。师:好,赵娜同学吐字清晰,答案正确。在这些荒漠化地区中,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