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章节概述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把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另外,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本章内容知识点较多,全部都是考试命题点。从历年高考试题分析,绝大部分知识点都曾在试题中出现过,只有极少数知识点诸如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在高考中几乎从未考查过。命题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在高考中采分比例最高。每年至少要在本小节设置一个采分点,高于历年高考在各章节的平均采分比例,这一命题的重点体现了教学重点。学习中,除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均应达到运用以上的要求层次。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知识精讲重点知识讲解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的空间范畴。因为生态系统的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的自然区域,即空间。(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生物不仅包括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这些结构成分要“齐全”。(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这是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相互联系在一起的。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例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片农田、一条河流、一个草原等,甚至是一滴雨水,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类型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表示:对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来讲,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并把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使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无机环境进人生物群落,这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消费者参与食物链,保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快速正常进行,并为植物传粉、受精、种子的传播等提供帮助。而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又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为生产者的“再生产”提供原料。因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生态系统的四个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关于消费者的地位,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物质和能量流通的完整性的角度看,它是可有可无的;但从它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类群的关系看,它有着自身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巴(藻类)。”它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和能量的传递关系。这种关系好似一个食物的链条,我们称其为食物链(或营养链)。每一个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能量和食物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再到次级消费者,都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2)营养级:是指食物链中处于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是能量流动中常用的一个概念。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结构模式与营养环节的关系如下表:食物链生物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结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环节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一般来说,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不超过五个。这是因为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时,大部分被消耗掉了。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传递效率大约只有10%-20%。这样,在流经三、四个营养级之后,传递下来的能量就少到不足以再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了。(3)食物网(如图所示)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有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4)对某种生物减少可导致其他物种变动的分析①处于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