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重难点)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B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砂岩、页岩C变质岩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3.循环意义1(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3)山地的“身高”降低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5)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提示】(1)×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3)×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5)×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估测,黄河每年将16亿吨的泥沙输入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为什么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提示】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泥沙淤积使渤海变浅,而内力作用地壳下沉使渤海变深,正因如此,渤海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归纳总结]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但是一般体现在一定时期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在判断地表形态(地貌)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判断排除法。2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8844.43米。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1.B2.B[第1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而形成。第2题,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岩石的类型、特征及成因下面两图是山东济南市某学校在野外地质考察中拍摄的岩石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图2(1)组成图中的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两图分别属于哪一类岩石?试说出判断的依据。(2)请分析两图所示岩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3)两图中可能存在珊瑚虫化石的是哪一个?如果该岩层是含有珊瑚虫化石的石灰岩,说明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如果是含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又说明当时环境如何?【提示】(1)矿物。图1属于沉积岩,该岩层是一层层分布的,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图2属于岩浆岩(玄武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2)图1所示岩石是由于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图2所示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气压降低,岩浆迅速冷凝,导致岩浆中的气体挥发形成的。(3)图1。如果该岩层是含有珊瑚虫化石的石灰岩,说明当时是温暖的浅海环境;如果该岩层是含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说明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归纳总结]1.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