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现状:(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12953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例:男︰女=117︰100(2)年龄组成: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3)人口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人口增长规模大;③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④城镇人口比重增大。根据相关新闻的人口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内地大约有13.0628人口,香港大约有692万人口,澳门大约有52.6万人口,台湾大约有2277万人口。2、人口发展目标: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专家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到2045年人口将达到峰值15.5亿后下降。3、我国的人口增长的情况(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迁移引起的。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