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1.通过学与问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复习糖类的概念及分类,使学生充分认识糖类物质与人类生命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可以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启发和问题驱动。3.教学过程中逐步围绕以下内容来落实:(1)葡萄糖的还原性,重点做好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的实验(2)从葡萄糖的结构分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的本质原因;(3)结合学生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葡萄糖在体内是怎样提供能量的(4)实验探究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由于教学内容不多且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4.本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葡萄糖的结构与还原性、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教学时建议做如下处理:教学设计可以按下列流程进行: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教学教学过程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用心爱心专心对相关就知识的简单回顾(相关基础)提出问题:“葡萄糖存在于哪些物质中?怎样证明这些物质含有葡萄糖(创设问题情景)分析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假设引导解决问题,验证假设,实验探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引入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用自然界中哪些物质富含葡萄糖?怎样用实验证明?学生回忆、联想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提出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做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的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得出葡萄糖的性质和分子结构特征发现问题组织交流,提出方案验证假设归纳总结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H2OCH2OH(CHOH)4CHO+2Cu(OH)2→Cu2O↓+CH2OH(CHOH)4COOH+2H2O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的探究:(1)引导学生联系咀嚼含淀粉的食物时会感到有甜味,说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水解反应。(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淀粉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也能发生水解反应。怎样判断水解?水解产物是什么?甲、乙、丙三学生做淀粉水解实验操作与现象记录如下:甲:将0.5克淀粉加入5ml水中,煮沸了,将液体分为二份,一份加入碘水变蓝,另一份加入新制Cu(OH)2共热产生黑色沉淀。乙:将0.5克淀粉加入5ml水中,再加2ml稀H2SO4,煮沸了,把液体分为二份,一份加碘水变蓝,另一份用NaOH碱化,再加入新制Cu(OH)2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丙:将将0.5克淀粉加入5ml的H2SO4中,加热煮沸了,将溶液分为二份,一份加入碘水不呈蓝色,另一份用NaOH碱化,再加入新制Cu(OH)2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评价三个学生的实验:用心爱心专心甲----未加入稀酸催化,淀粉未水解;乙----淀粉部分水解(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丙----淀粉已完全水解(没有淀粉的特征反应,有葡萄糖的特征反应)结论:淀粉在稀硫酸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另外可通过练习巩固淀粉水解的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记录,进一步掌握葡萄糖和淀粉的性质。用心爱心专心(C6H10O5)n淀粉nC6H12O6葡萄糖催化剂+n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