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课题元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总课时2班级(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氯、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认识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知道如何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能简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标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重、难点重点:1、氯气的生产原理和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过程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实验现象结论通电后铁钉和碳棒上均有气泡产生通电后有气体物质生成将铁钉上方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有爆鸣声。有氢气生成用手轻轻扇动在碳棒上方收集到的黄绿色气体,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有氯气生成插入铁钉的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习题:1.在U型管里装入饱和食盐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一根碳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接通直流电后,可以观察到U型管的两个电极上都有,阳极放出的气体有气味,并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说明放出的是;阴极放出的气体是,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这说明溶液里有性物质生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的生产原理(实验室制法)重点:1、实验室制备步骤、原理2、Cl2的物理性质,即颜色、密度、气味、毒性、溶解度3、Cl2的化学性质,可由下图表示4、了解氯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能杀菌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及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农药、次氯酸的性质5、溴、碘的性质和用途溴碘物理性质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气味。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氯气。氯、溴、碘单质间能够发生置换反应:氯能把溴和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溴能把碘从它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即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用途染料、防爆剂、胶卷感光材料、杀虫剂、红药水、镇静剂,催泪性毒剂等。重要的化工原料。配碘酒和碘化物,食用盐中加KIO3,碘化银制造相底片和人工降雨。6、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同一反应中: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②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书写要求:①箭头是由反应物中的某一元素指向对应的生成物中的同一元素。②一定要标出得、失电子的总数,并且数值相等。(3)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①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O2、X2、S、N2氧化剂②变价元素高价态化合物:HNO3、H2SO4、KMnO4、FeCl3、CO2等③能电离出H+、Ag+、Cu2+的化合物(如:酸、银盐等)。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Na、Mg、Al、Fe、H2、Si等还原剂②变价元素中低价态的化合物:FeCl2、NH3、H2S、HCl、CO、SO2等③电离出具有较强还原性离子的化合物:NaI、Na2S、NaBr等7、氯气与碘负离子的反应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2KI+C12=2KCl+I2过量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后褪色I2+5Cl2+6H2O=2HIO3十10HCl习题1、工业上制取Cl2的阴极、阳极离子方程式2、家用消毒液的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反应物,通电时,发生器的电解槽的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切断电源后,生成液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能力。与该反应器工作原理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A、2NaOH+Cl2==NaCl+NaClO+H2OB、H2+Cl2==2H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