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二、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三、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钠的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3)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4)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及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5)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四、重、难点: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五、教学方法: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问题驱动六、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坩埚、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的引入【投影】网上新闻——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迷团待解播放“水雷爆炸”的模拟视频聆听与思考观看设置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引起对实验时钠的用量的重视。信息分析【提问】看完新闻你对此有什么疑问?学生疑问:1、铁桶中装的是什么物质?2、为何会爆炸?3、未爆炸的铁桶如何处理?4、这些铁桶从何而来?培养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讲述】专家们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提问】从一个化学专业者的角度请你根据他们的描述有效信息对钠的性质做合理的假设和推断。从新闻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假设、推测,小组进行交流能将化学信息,按题设情景抽象归纳,并进行推理实验探究【设疑】钠能与水反应吗?钠能不能燃烧呢?【提问】怎样取用金属钠?应取多大的钠块?【提问】推测并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成分?【讲述】切割钠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实验并记录现象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把一小块钠放入坩埚中加热,仔细观察有何变化。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实验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得出相应结论。时,要注意感觉钠的硬度及注意观察切割面处的颜色变化。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