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的春昼高山大河,戈壁海洋,春阳秋月,碧草繁花,都是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也是历代文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年代,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胸襟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一起看钓台的春昼,在郁达夫的笔下是何种格调。荷塘月色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朦胧的月光,幽静的荷塘,凄凉的蝉鸣,松软的落蕊,柔嫩的枝条,静谧的湖畔,无不在拨动着文人那敏感的心弦,在心灵之湖中激起层层涟漪,奏出动人的乐章,或思考人生,或追逐梦想。中国古代文人面对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常有一种寄情山水的传统,而朱自清在不如意的时候,选择到自然中看美景。观荷塘,想采莲,找寻精神的家园,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憩息。长江三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古往今来,万里长江给文人骚客以壮怀激烈的感慨,留下美丽的歌颂赞美长江的不朽篇章。在新时代,长江同样更以豪壮阔大雄奇的魅力激荡着所有热爱祖国山河的人,请跟随刘白羽先生,走近长江三峡,欣赏无限壮美的景色。第10课钓台的春昼章台夜思①韦庄清瑟②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①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②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③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④殊:竟,尚。【赏析】这是一首思乡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晚秋夜景图:长夜萧条,瑟声幽怨,孤灯残月,芳草迟暮,角声凄凉,故人难见,乡书不达,秋雁南飞。这样的一个秋夜,诗人身在他乡,怎能不愁肠百结?“芳草已云暮”,诗人借芳草迟暮喻指美好年华的消逝,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应当说全诗除了乡思之外,作者还是有其他感慨的。全诗语言清畅,意境清幽。【思考】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单音字咫尺(zhǐ)溯江(sù)拜谒(yè)恻隐(cè)盛筵(yán)酩酊微醉(mǐnɡdǐnɡ)多音字难与处二、字形辨认三、词语辨析胜地·圣地“胜地”,指优美的地方,多指风景优美之地。“圣地”,指与宗教有关的地方,或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地方。例:北京故宫既是世界历史文化圣地,又是国际旅游胜地。形势·形式“形势”,地势(多指从军事角度看),事物发展的状况。“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例:抓团的建设,要紧随时代发展、紧跟形势任务,丰富内容、活跃形式,切实增强团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四、词语释义①咫尺:比喻距离很近。②溯江:逆着江流。③拜谒:拜见、瞻仰。④静息:没有声响。⑤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⑥哀咽:呜咽,悲伤凄厉。⑦盛筵:盛大的宴会。⑧恻隐之心: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心。⑨浮名虚誉:虚的名誉。⑩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⑪酩酊微醉:形容微醉的样子。走近作者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4年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1922年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主编《创造季刊》,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5年被日军宪兵杀害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1952年我国政府追认他为烈士。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1932年8月在上海作的。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富阳。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