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题张仲隆快目楼壁【宋】刘仙伦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阑干犯斗牛。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赏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前两联极写快目楼之高令人为之惊叹,为后面登楼兴叹蓄势。颈联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一步写快目楼之高峻,只见水天相连,惊涛拍天,一叶钓艇,若隐若现,以远景衬托楼高;但觉西风万里,直透貂裘,侵入肌骨,以飓风衬托楼高,到此势已蓄足。尾联陡转,诗人既已登上“犯斗牛”的快目楼,且“眼高四海”,那区区之淮南小山岂能“遮望眼”乎?天尽头都看得到,更何况是中原地区。“中原北望气如山”,其中的万千感慨,尽在一“望”之中。【思考】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绘“快目楼”之高的?【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单音字钟鼓馔(zhuàn)玉恣欢谑(xuè)乱颭(zhǎn)薜荔(bì)岑(cén)夫子渑(miǎn)池蹇(jiǎn)驴多音字和觉与爪将二、字形辨认三、词语释义①金樽:珍贵的酒器。②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③会须:会当,应当。④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古代富贵人家宴会时用来奏乐的乐器。馔玉,珍贵的食品。⑤大荒:极为边远的地方。⑥乱:风吹物使颤动摇曳。⑦偶然:间或,有时。⑧坏壁:指兄弟俩当年题诗而现已残破的墙壁。⑨蹇驴:跛脚的驴。四、名句默写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②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写作背景(1)《将进酒》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地借酒诗情,借酒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这首诗就是作者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友人而写的。柳宗元到了柳州任职以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某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于是感物起兴,触景生情。朝廷的昏庸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生,于是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分别寄送给刘禹锡等四位友人。诗中既表现出他们相同的际遇和真挚的友谊,也蕴含着他们天各一方、难以抑制的痛苦的情怀,这种情怀是由特定环境下的政治斗争所引发、形成的。(3)《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兄弟随父亲苏洵第一次由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渑池寺,结识寺僧奉闲,并曾题诗于室壁。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途经渑池出任凤翔签判,得到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赡兄》,因而和韵此诗。相关知识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发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如何理解“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诗?【点拨】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两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