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通过物质的量可以建立起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2、知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并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3、知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够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之间的换算。4、能利用物质的量及相关的量定量的认识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计算。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的作用(对于配制过程中过细的操作过程,全面的误差分析等在此不作要求)。【考纲要求】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4、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材内容呈现】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2、通过对1mol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交流研讨,提出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两个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大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了解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4、通过“交流·研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教学建议】1、运用“联想、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用心爱心专心对物质的量的概念本身不宜强化。对物质的量的进一步理解,可以通过学生对“1mol”的认识的深入而逐步深化。2、建议教师举一些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介绍“化小为大”的思路。3、对于21页迁移应用,建议组织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关系图,而后引导他们具体说明箭头的含义,最后帮助他们完成认识的提升,使学生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认识物质的组成。4、关于摩尔质量教学,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的关系,建议不要通过运算推导得出。5、对于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推导得出,但这样处理的话,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数学计算上,并没有深化学生的理解程度。建议引导学生对1mol不同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的数据进行分析,培养他们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得出结论的能力。6、气体摩尔体积是随着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教学重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能够进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之间的转化。7、建议增加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小专题。8、配制溶液前,先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导引”中的具体指导,而后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9、配制溶液完成后,要组织学生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进行讨论,并且对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评价。【学案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导入]假定我们有一篓面值一元的硬币,假定每一硬币的形状、体积、质量是相同的,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可以知道这篓硬币的个数?一、物质的量1、意义2、理解用心爱心专心3、符号4、单位5、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是mol-1。[例题]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2、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3、1molSO42-是个硫酸根离子。[变式训练]1、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一个OH—呢?2、1个水分子中有个质子,1molH2O中呢?一个OH—呢?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1mol氢()B.1molCO2()C.1mol小米()二、摩尔的有关计算。[问题讨论]1、1.204×1024个H2含多少mol氢气分子?2、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3、N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小结公式:[例题]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3、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