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一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前面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延伸、扩展及补充,也是学习后面必修2中诸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内容的基础及前提。初中介绍了部分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等,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教科书安排的实验有:钠的切割,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不在教科书中叙述,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本节内容重点是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二学生分析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钠是一种性质活泼的金属,大部分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气反应。学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知识起引导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实现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新闻事件引入,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境。2、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本节课的教学中,请学生大胆猜想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结果,并对结果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进行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时,学生进行了分组,每小组5人,且要求组内的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分析讨论等。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掌握钠与水反应情况。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大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2min一条关于“白色炸弹”的新闻时间:2001年7月8日地点:广州·珠江事件: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经化验确认桶内装的是遇水即炸的化学药品——金属钠。聆听,联想由一条新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问1min1:铝桶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由新闻转2: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移到课本――过渡0.5min学习完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再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为新课内容埋下伏笔介绍金属钠提问3min试剂瓶中装有少量的金属钠。同学们看到放在某种液体中的少量金属钠,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学生展开讨论,提出以下问题1.瓶内液体是什么?2.为什么放在这种液体里?3.是否可放在其它液体里?如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渡0.5min这三个问题大家边做实验边思考――――切割金属钠过渡2min自然界中的很多金属像Cu等用小刀很难切开,如果用小刀切钠,情况又怎样呢?切割前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如果能切开,切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思考从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入手,形成对比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3min指导学生进行实验5人一组进行切割金属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1:金属钠保存在哪钠的保存及钠的物理性质提问0.5min里?2:用小刀能否切开金属钠?3:通过实验得出钠的那些物理性质――检查学生实验情况――回答1.5min――钠保存在煤油里,能用小刀切开金属钠,切口为银白色,但很快就变暗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钠的氧化板书2min1:钠保存在煤油中2:钠质软,具有金属光泽。3:切口变暗是因为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记笔记――钠与水的反应设问5min如果把钠投入到水中情况又怎样呢?(钠块不能太大,绿豆大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