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①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②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③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二、教材分析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有开启下文之意。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教材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论述。通过这一目的学习,力求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精神既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既包括民族优良传统,又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崇高精神,正是依靠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第二目主要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采取总——分的方式加以阐述。首先结合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和始终保持全体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要求,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接着,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三目“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立足于这个新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教材围绕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两个务必”和胡锦涛带领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考察学习两个镜头,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意在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风貌。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情景导入师:长征胜利77周年了,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毛泽东的《长征》,感受一下光芒四射的长征精神。(课件展示长征图片,播放歌曲《长征》)师:是什么让这支部队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照耀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将一段段千难万险的路途化为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教师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推进新课问题探究1有人说:“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你如何认识?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谁能说说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都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生: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