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下学期《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学习1——5段,积累实词、虚词2、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学习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信陵君、侯嬴)【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以德才论,有人以为,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尝君第三,平原君居末。2、信陵君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魏国贵族,是魏安釐王的弟弟。其为人礼贤下士,常有门下客三千,素以养士著称。因而与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并称为战国时期的著名“四公子”。信陵君因为在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窃取虎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而名居四公子之首。后安釐王任信陵君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国大将蒙骜的进攻,威震天下。但由于秦采用离间计,魏王又剥夺其军权,信陵君因此抑郁谢世。3、通读全文,识记字音士无贤不肖()侯生摄敝()衣冠数()请之公子姊()冠盖相属()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今有难()约车骑百余乘()矫()杀晋鄙侯生乃屏()人间()语椎()杀晋鄙北乡自刭()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嚄唶()宿将()俾倪()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负韊()矢【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诵读文本,梳理故事1、初读文本,概括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2、分析脉络结构第一部分(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6~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研读课文1—3段1.整理文中的文言现象,加以解释。(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xī)王异母弟也赢乃夷门报关者(2)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3)公子为人,仁而下士(4)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6)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7)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8)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9)臣修身洁行数十年(10)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11)愿枉车骑(jì)过之(12)公子引车入市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13)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14)公子颜色愈和(15)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16)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2.诵读第4—5段,对文中的两个人物信陵君、侯嬴做出评价。(关于考验:古代隐士贤人欲助有为之人,都要对对方进行一番考验(一般为三次),留下了许多佳话。例如黄石考验张良,孔明考验刘备等等。本文侯嬴拒绝了信陵君的厚遗后,信陵君大会宾客,引荐侯嬴,此时侯嬴也对信陵君作了三次考验。)分别是哪三次:1人物性格-------信陵君:侯嬴:【达标训练,巩固提升】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虚的对待)B、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骄傲地对待)C、愿枉车骑过之(访问,看望。)D、遍赞宾客(称赞)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侯B、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C、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愿枉车骑过之D、公子往,数请之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3.翻译下列句子(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富贵骄士。(2)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3)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4)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知识梳理,归纳总结】文章的第一、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信陵君的身份及其仁而下士的品格和行为,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求贤若渴、尊贤重士、知人善任、虚心谦恭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侯嬴的冷静沉着、料事如神、多谋善断,他是一个超凡出众的人才。积累本节课的文言知识:【预习指导,新课链接】结合《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课时学案:1、预习6——8段,积累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