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二、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四、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难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二、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二、讲新课(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谪守(zhé)滕子京(téng)予观夫(yú)(fú)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fēi)怒号(háo)樯倾楫催(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沙鸥翔集(ōu)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千里(hào)静影沉璧(bì)宠辱偕忘(xié)嗟夫(ji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三)由读课文,直至读熟。(四)学习文章的第一节。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越明年:越,到了。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3.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4.背诵课文第一节。三、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朗读全文,复习生字。二、新授。(一)学习课文第二节。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洞庭湖的大观。2.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南极潇湘:极,到。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5.背诵本节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三节。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霪雨霏霏”时的景色。2.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3.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登斯楼也:斯,这。去国怀乡:去,离开。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5.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6.背诵这一节课文。(三)学习课文第四节。1.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春和景明”时的景色。2.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3.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