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反对神创说、绝对静止观点以及形而上学相对主义、诡辩论。★教学重点、难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对世界本源的思考和回答,是一切哲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二)进行新课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8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科学已经证明,上帝造世说是不符合实际的,自然界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发展历史。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什么是物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人类由古猿发展而来,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用心爱心专心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专家点评”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教师点评:略。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综上所述,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三)课堂总结、点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四)实例探究[例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指的是()①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客观实在③万事万物的共有特性④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例2]我们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看到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是()A.客观性B.主观性C.规律性D.物质性答案D[例3]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思想意识④生产方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4.2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