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短文三篇之热爱生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4.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学习重点: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学习难点: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的朗读。2、借助“背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预习案一、课本助读1.作者资料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2.文体常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生命”的含义是指人的生命,具体指的是人生、生活,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12、本文在表达上有何特点?(提示: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想素深刻。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而突出。两种日子,两种不同的度态度和方法;“哲人”和“我”不同的生活态度。这样,通过对比,批判了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又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人以启迪。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探究案一、探究问题1、问: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2、问: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