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教案近⼏年来,随着⾼校课程改⾰进程的加快,我们已经在教学过程中着⼿研究和探索国际税收的教学⽅法和教学⼿段。在若⼲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国际税收的教学⽅法和⼿段⽅⾯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同时吸收外来的先进教学⼿段和⽅法,做到与时俱进。主要采⽤的⽅法介绍如下:1、在全⾯的基础上进⾏系统化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讲求教学效果。《国际税收》包含的内容丰富,尤其是外来内容占很⼤部分的⽐例。因此,学⽣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疏感,针对这⼀特点,我们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思路通畅,要求学⽣能够从整体上所握所学内容;同时对重点内容加强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2、提供最新的国际税收典型案例,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传统的国际税收教学以对国际税收学术界已有的理论观点的介绍和论证、制度与政策的诠释为主,学⽣感觉枯燥、乏味。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仅局限于表⾯,对深层次的知识把握不准。运⽤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通过资料的新颖性调动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且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深化了学⽣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了⼀些近年来国际上的典型税案,如中国加⼊WTO后如何适时调整我们的对外税收政策;欧盟以及美国对原产⾃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等等。将其应⽤到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双向思考教学⼿段的应⽤。国际税收是⼀门⽐较特殊的学科,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对于很多问题,⽬前国际国内理论界还没有定论。对此,我们采⽤了这种双向思考的教学⽅法,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某⼀问题,通过教师引导与学⽣⾃我思考,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以及确定⾃⼰的⽴场。如对国际避税地的评价,可以是正⾯评论,也可以是反⾯评论。以辩论的形式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的思辩能⼒。5、专业敏感性的培养。因为国际税收是⼀门实践性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均来⾃现实,⽽且与国际经济⼀体化的进程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学⽣要时刻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对所发⽣的经济⼤事、要事,能够做出基本的判断,同时运⽤所学理论知识做出⼀定的预测。6.启发式教学⼿段的运⽤。启发式教学⼿段是指通过设计问题、在课堂中以提问的⽅式进⾏,同时适时的加以引导,以得出⼀些既有结论的⽅法。这种教学⽅法可以调动学⽣主动思考的能⼒,培养思维的缜密性及逻辑性。7、利⽤互联⽹资源中的经济与贸易专栏,尽量获取新的教学资源,提⾼知识更新的速度与质量。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才培养⽬标和⽣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标中的定位与课程⽬标为了培养适合⼆⼗⼀世纪的经济复合性⼈才,国际税收针对财政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学⽣开设,旨在通过相关知识点的阐述与讲解,要求学⽣了解有关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案例,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法。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国际税收学》课程包括国际税收基础理论、主要税种的国际⽐较、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商品课税的国际协调四⼤模块的内容,具体的教学顺序按以下⼋个知识模块展开,共计51学时:⼀.国际税收导论——3学时⼆.增值税的国际⽐较——3学时三.个⼈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国际⽐较——8学时四.税收管辖权与国际重复征税——5学时五.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与经济性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10学时六.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国际避税地避税与反避税——10学时七.国际税收协定——4学时⼋.商品课税的国际协调——4学时总结与复习——2学时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分别是:增值税、个⼈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国际⽐较;法律性及经济性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各种⽅式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协定与商品课税的国际协调。课程的难点:国际税收是⼀门专业性⾮常强的课程。熟练地掌握国际税收学中的相关知识,不仅要求对税收学的基础理论、中国税制的具体内容有程度很深的了解,⽽且由于国际税收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划分,为了维护这种格局划分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调节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