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资产负债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摘要近几年,随着银监会监管政策的调整,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也走出了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管理半径的扩大,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运用好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将有助于自身业务发展和总行战略在当地的落地。本文作者希望结合在城市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认识,对分支机构如何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限额内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整体资产负债组合进行计划、协调、控制的过程和前瞻性地选择业务策略的过程。从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开始,资产负债管理工具逐渐在我国银行业得到推广运用。截止到2011年末,在我国已上市的16家银行机构中,基本都在总行高级管理层下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专责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规划、协调和决策工作。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还在总行层面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专门负责全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日常工作。近几年,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和自身实力的增强,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也实现了跨区域发展。管理半径的扩大,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运用好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将有助于其业务发展以及总行发展战略在当地的落地。本文作者希望结合在城市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认识,对分支机构如何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概括讲,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具有以下三大职能。(一)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管理。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如果对市场风险管理不善,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损失。对于流动性风险管控,主要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对于市场风险,主要通过将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二)配置经济资本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而风险意味着潜在损失。潜在损失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三类。预期损失是根据大数定律计算出来的平均损失,银行可以通过提取拨备进行预防;异常损失指战争或重大灾害等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非预期损失介于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之间,银行可以对其发生概率和损失金额进行量化,并据此计算最低资本限额加以防御。经济资本即为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其数量是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经营的审慎程度来决定的。由于资本是稀缺资源,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对经济资本进行合理、高效配置,既确保有充足的资本覆盖风险,又可实现经济资本回报的最大化。(三)协调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在确定经营目标时,商业银行应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实现有战略目标的持续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判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包括分行和支行。下面主要从城市商业银行的分行层面分析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运用。支行可结合自身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参照实施。(一)设立资产负债管理机构为做好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分行应成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为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计划、协调和决策工作。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至少包括分行行长,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