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21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21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3页
3/21
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名师导语』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集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6年课标全国Ⅱ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014年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中西方科技的对比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反思需要重点关注。1.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1)内容: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2)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③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④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影响这三种发明将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都改变了,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印刷术在文化;火药在战争;指南针在航海。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弗兰西斯·培根2.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①古代中国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②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是逢十进一,被马克思称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记数法。(2)珠算3.简仪和《授时历》(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2)中国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3)元代郭守敬发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4)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4.《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书籍作者(朝代)内容《齐民要术》贾思勰(南北朝)涉及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主副食的加工制造等,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农政全徐光启(明朝)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注意反映明代书》最新的技术成就。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构图解史】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信息提取:造纸术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促使骑士阶层衰落;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促进了人们精神的解放。【构图解史】中国古代科技信息提取: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是古代科技的四大优势学科。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1.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2.经验科学“经验科学”是“理论科学”的对称。指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的具体的实用性科学,一般较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在研究方法上,以归纳法为主,带有较多盲目性的观测和实验。一般科学的早期阶段属经验科学,化学尤甚。1.(2019·山东烟台模拟)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解析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答案B2.(2019·河北保定模拟)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