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周教学设计考点、知识点1、掌握“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布衣之交”“刎颈之交”“价值连城”等成语。2、掌握文中众多的实词的意义,积累文言虚词“以”“之”“因”“于”“乃”的不同用法。3、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以及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学习目标(分层建议)一艺学院在力求学生准确认读的基础上,放录音范读,确保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1.了解司马迁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代背景。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完成理解性默写。A部硕翰学院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以及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2、掌握文中众多的实词的意义,积累文言虚词“以”“之”“因”“于”“乃”的不同用法。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性默写。4、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B部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思想。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性默写。重、难点(分层建议)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及其思想。2、归纳掌握文言现象。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4、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A部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2、归纳掌握掌握文言现象。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4、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5、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B部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作者丰富想象力了。2、归纳掌握文言现象。3、熟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4、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一、导入: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一、预习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点拨,以期尽1、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直到流畅的阅读时然后分析课文。2、分析到课文时讲一段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作者简介: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播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解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三、学生思考讨论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四、学生小组分工协作归纳文言知识。快形成背诵思路;②语气提示思路板书: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板书“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背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