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正视战争,走向和平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正视战争,走向和平作者姓名孙波所属单位淄川区般阳中学联系地址般阳中学语文组联系电话13255334281电子邮箱dayupboy9009@163.com邮政编码25512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所需时间课内4课时+课外1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曾经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消亡都和战争有关。战争直接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自古以来,大部分人都喜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一次改朝换代的结果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更是文明的直接破坏者和毁灭者,但不可否认,在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中,文明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古往今来的历次可歌可泣的战争中常常闪耀着的决策者和人民大众的智慧光芒,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本单元所选择的3篇文章,无论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纷争,还是东汉末年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一直到近现代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都体现出了人们在不得不面对战争时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走进历史,透过弥漫的硝烟,细细解读昨日的战争,以史为鉴,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烛之武退秦师》和《赤壁之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判断几种文言常用句式,并能准确翻译。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烛之武退秦师》全文。2、鉴赏《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把握三个文本的思想内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分析在不同情形下的战争中,核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们为争取和平所付出的努力。2、能在书面表达时恰当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材料的取舍,详略得当地巧妙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深铭记历史,正确认识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在合作学习、合作展示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对应课标《新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3.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4.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5.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借助《烛之武退秦师》,分析在不同情形下的战争中,核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们为争取和平所付出的努力。2.《赤壁之战》与《荷花淀》,作者对作战过程仅用寥寥几笔匆匆带过,而将重心放在战前、战后和孙权决策的描写上,你认为这样安排有道理么?为什么?3.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专题划分专题1:借助《烛之武退秦师》,分析在不同情形下的战争中,核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