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教学重点与难点1.深重的战争创伤。小说中对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因而定为教学重点。2.深刻的情感体验。凡尼亚的遭遇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说明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带来痛苦——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课时安排两课时(如果只用一课时教学则截用第二教时的内容,第一教时的内容移至课前预习)。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饱含深情地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PPT显示】请多看一眼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那儿有快乐和鲜花花吗?”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最后的日子到来了。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用心爱心专心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也许天堂还不如它。”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遗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暴力者看清自己的丑恶与渺小;无论是如何地身处险境,如何地悲伤失望,请多看一眼吧,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的许多细节是多么地美好与真实啊!二、作者介绍【PPT显示】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三、字词学习【PPT显示】邂逅(xièhòu)狙击(jū)送丧(sāng)雏(chú)喃喃(nán)胳肢窝(gā)窒闷(zhì)着想(zhuó)模样(mú)唧唧喳喳(jījīzhāzhā)胡诌(zhōu)吝啬(lìinsè)如鲠在喉(gěng)哽咽(gěngyè)三、欣赏朗读【音频】播放整篇小说的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全篇,接受情感熏陶。四.布置作业1.把握情节: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2.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3.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第二教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苏联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泪飞如雨啊。小说节选部分也有几个与泪水相关的情节,请同学们找出来,研究一番,这样也许能帮助我们较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