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唐宋送别诗词简述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唐宋送别诗词简述作者姓名刘文庆所属单位淄博四中联系地址淄博四中语文组联系电话0533-5174850电子邮箱Wenqingliu2008@163.com邮政编码2551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人类社会的历史,说到底是人的活动的历史。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人与人之间总是要接触、要联系、要交往,相知相识、聚散离合的事总是经常发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此我选择了唐宋的友情送别诗作为主题单元,通过学习来梳理这类诗歌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唐诗宋词》是高中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关系着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诗歌鉴赏题目,因此值得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本单元将分为三个专题进行研究。专题一:梳理唐宋之前(春秋、战国、南北朝)的送别诗,细品其中的精美;专题二:展示唐代不同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送别诗代表,探讨唐代送别诗的发展轨迹;专题三:分析宋代诗人词作家(林逋、晏殊、王观、苏轼、张元干、陈亮、辛弃疾)的送别诗词名作,鉴赏品味;专题四:对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长亭与南浦、杨柳、美酒)进行分析,通过情景对话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解读。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并梳理唐宋及以前的送别诗发展脉络。2.主要了解并鉴赏唐宋送别诗的名篇佳作。3.学会用梳理的方法来鉴赏评价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唐宋及唐宋前的送别诗阅读分析概括送别诗的发展脉络,进而掌握阅读、分析送别诗的基本技能。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唐宋送别诗名家的佳作,掌握分析唐宋送别诗的特点。3.在研究唐宋名篇佳作后,通过总结分析送别诗的常用写作意象,并加以鉴赏梳理,提升学生鉴赏分析送别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2.品味唐宋送别诗中的意象,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感受唐宋送别诗中所蕴含的我国重视友道的传统情怀。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唐宋前的送别诗有哪些?2.探讨唐宋之间送别诗的发展轨迹和鉴赏名篇佳作。3.分析并鉴赏送别诗中的重要意象。专题划分专题一:梳理唐宋之前(春秋、战国、南北朝等)的送别诗,细品其中的精美;专题二:展示唐代不同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送别诗代表,探讨唐代送别诗的发展轨迹;专题三:分析宋代诗词作家(林逋、晏殊、王观、苏轼、张元干、陈亮、辛弃疾)的送别诗词名作,鉴赏品味;专题四:分析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长亭与南浦、杨柳、美酒)。专题一梳理唐宋之前(春秋、战国、南北朝)的送别诗,细品其中的精美。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是本单元的一个起点,主要内容是先了解中国重视友道的优良传统,在回顾《论语》《诗经》《孟子》等作品中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