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认识其对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所起的作用;通过了解美国、苏联从战时盟友到对手的原因,理解战后美苏两国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斗争的实质;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归纳概括战后美苏两国斗争的特点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表现;通过了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包围,认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具有欧洲冷战,亚洲热战的特点;通过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冷战对抗的了解,认识其对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双重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理解其斗争对战后世界格局的确立、发展及其演变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冷战”对抗对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学会列表、归纳、概括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了解分析,认识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发展斗争的必然结果。它们的斗争既加剧了战后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二战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由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巨大影响,引起西方,尤其是梦想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的敌视,从战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到九十年代初,美国联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导致美苏两极格局世界的形成。难点:“冷战”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冷战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对抗,加剧了战后世界的紧张局势,但双方始终未发生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对抗,从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1.导入设计:从柏林墙导入新课2.从盟友到对手运用课本材料,并适当补充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①教师简单介绍美、英、苏等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而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注意区分雅尔塔会议与雅尔塔体系,强调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②补充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利用教材上的两段材料(富尔敦演说、斯大林的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3.美苏“冷战”1①调整教材顺序,按照经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介绍美、苏“冷战”,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通过学思之窗了解两大军事集团。②对比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异同4.“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欧洲、亚洲、美洲)、也可以调整教材顺序(在欧洲和美洲的全面“冷战”、在亚洲的局部热战),介绍相关史实,了解“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对这些国际关系加以材料进行简单的描述,建立学生的历史观。①运用课本材料,并适当补充相关材料,了解德国分裂的全过程(柏林危机、德国分裂、柏林墙②区别朝鲜问题、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分析朝鲜分裂以及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③了解越南问题的最终结果。④适当补充相关材料,研读美、苏两国政府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时的态度,分析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解除的内在原因。5.两极格局的影响组织学生从两个方面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四、课堂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