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1班级:姓名:小组:座号:一、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二、教学目标: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背诵、默写。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四、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五、教学课时:3课时(每首1课时)六、学习过程《迢迢牵牛星》一、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2、字音、词义迢迢()皎皎()擢素手()机杼()脉脉()几许:盈盈:素手:间:二、随堂导学探究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愁苦,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有人说“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请你具体说说其“巧妙浑成”在哪里。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叠词的运用。请在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四、课外延伸(选做)比较《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短歌行》一、自主学习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富有独创性,气韵沉雄,古直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其文亦清峻通脱。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苍凉悲壮。代表作品有《短歌行》、《龟虽寿》、《蒿里行》、《观沧海》等。“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2、字音、词义譬()衿()呦呦()笙()瑟()掇()阡()匝()哺()契()阔谈宴()当歌:几何:何以:但为:沉吟:相存:契阔:不厌:3、通假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一词多义去日苦多()去一去三十年()相去复几许()5、词类活用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②对酒当歌()③鼓瑟吹笙()④去日苦多()6、文言句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随堂导学探究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1、通读全诗,请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字,诗人“”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要点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方法2、找出诗中四个化用典故的句子,并分析讨论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结合书下注解进行讨论)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还有哪些运用同样的修辞的诗句,除了以上修辞外,还运用了那些修辞?请找出来并分析。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比喻的运用。请在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四、课外延伸(选做)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