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读懂辛弃疾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读懂辛弃疾作者姓名王永恒所属单位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联系地址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联系电话13053304261电子邮箱wyongheng64@hotmail.com邮政编码2551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是辛弃疾后半生的最真实的写照:中原沦陷,有家难归,朝廷苟安,知己难觅,壮志难酬。短短的词句之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信息。本单元将通过鉴赏辛弃疾的词,并结合辛弃疾的人生经历,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世界。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辛弃疾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水龙吟》等六首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辛弃疾的豪放词。指导学生诵读《水龙吟》《贺新郎》《破阵子》《西江月》。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典故的使用,鲜明的抒情特点,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专题二,研究家国变故和胸襟报负对其词创作的影响。力争做到知人论世。从作者壮岁拥万夫的经历,到壮志难酬的苦闷,进而喷薄而成的佳作篇什,探究其内在联系。专题三,走进辛弃疾内心世界。国家危难当前个人如何担当,怎样立身处世。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读懂辛弃疾”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2.能够依据辛弃疾的词的特点,综合分析家国变故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对词人创作的影响。3.分析辛弃疾词的风格和表现手法,重点研究辛词的熔铸古今的用典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在品味辛弃疾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2.走进辛弃疾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感悟辛弃疾的家国人生以及壮美的词境。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