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南宋的乱世词心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南宋的乱世词心作者姓名刘志刚所属单位山东省高青一中联系地址高青县黄河路联系电话05336952116电子邮箱Laobaiyangshu@sina.com邮政编码2563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关于文本的考虑首先要立足于南宋诗歌的时代特征。课本中本单元的话题是“南宋的乱世词心”。我们认为非常恰当,因为“乱世”揭示了时代特征,“词心”是文学的特殊样式――词对时代的返照。由此我们设想如果要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本单元词作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就不能不对本时期的历史特征与作家的创作风格及身世遭际和词作发展的大体脉络有所介绍,否则,在对许多词作的理解上我们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对于本单元词作艺术性的探讨,有两个问题,我们认为是必须要重视的。其一,就是要重视本时期词作的“景”与“情”关系的探讨。从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角度看,这组范畴是整个宋代非常重要的文学概念,反映到文学创作上,许多词人也有意于这方面的探讨。把握好这组关系,也有益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南宋的词作,“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宋词中体现得极为明显,我们往往可通过景更深入地理解情,反之可以通过情句更明白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景。通过景句和情句的分析,也可以给学生养成涵泳品味的习惯。同时,对这组范畴的讨论,其实也是选修课第一单元关于“意象”和“意境”教学要求的再深入,也可以加深对唐诗的艺术性的理解。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宋词上下片一般采用上片景下片情的结构的话,可能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领会。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学习辛弃疾的爱国思想3、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以及手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把握情感、节奏和韵律。2.搜索作家相关事迹、作品、评论。3.拓展延伸,联系相似命运的诗人,联系现实生活,深入把握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事艰难下不同人多个方面的感受。对应课标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经过了南渡之后国家的巨大变迁,诗人都有哪些感受?2、诗人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感受?专题划分专题一:感时伤己专题二:力图振兴,激浊扬清专题三:感慨今昔专题一感时伤己所需课时3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感时伤己的主题在本单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表面上看,似乎只有李清照作品中伤己的成分较多,辛弃疾的词更多的是表现为爱国热忱。但实际上在辛弃疾的《水龙吟》和《贺新郎》中,面对国家的衰弱和朝廷的腐败,辛弃疾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同样也对自己的命运发出感叹,只是格调较为悲壮,不同于清照词的婉约而已。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李清照、辛弃疾的生平、成就、作品风格2、掌握词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意象,以及借景抒情和用典两种技巧的运用3、联系一些命运类似的诗人作品本专题问题设计1、李清照《声声慢》中都有哪些典型意象?这些意象是怎么样与诗中情感联系起来的?2、辛弃疾《水龙吟》、《贺新郎》中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3、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伊人”可以做何理解?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常规资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