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走进以再别康桥为代表的新诗天地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走进以<再别康桥>为代表的新诗天地作者姓名袁克蕾所属单位淄博十七中联系地址淄博十七中联系电话2362735电子邮箱sdleileiyuan@sina.com邮政编码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提起新诗,总绕不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康桥在徐志摩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徐志摩的诗歌在新诗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成为新诗标志性的代表作品。本单元通过对《再别康桥》的鉴赏,走进新诗崭新的天地、浪漫的情怀。本单元选自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山水神韵”,学生在初中接触过徐志摩的诗词,对徐志摩略有了解,本单元依托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新诗发展历程略作了解,对新诗代表作进行欣赏探究。整个单元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进新诗世界,了解代表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新诗发展相关资料,了解新诗发展历程,鉴赏其代表作。专题二:走进徐志摩,赏析《再别康桥》。了解徐志摩人生经历,了解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反复诵读欣赏《再别康桥》,赏析其中意象的美,体会其中情感。其专题三:我写我诗。欣赏大量新诗作品,学生心中已有万千感慨,指导学生自拟主题,试写新诗一首,课堂上朗诵品鉴,相互切磋。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诗发展过程2、了解徐志摩新诗成就3、了解徐志摩的生平4、了解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再别康桥》,体会诗歌韵味2、关注诗词背后徐志摩的浪漫情怀3、体会新诗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2.感悟新诗,并培养自己的浪漫情怀。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随笔感悟,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分享自己喜欢的新诗代表作2、浅谈新诗、古诗、现代诗的传承发展关系3、徐志摩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专题划分专题一:走进新诗世界,了解代表作专题二:走进徐志摩,赏析《再别康桥》专题三:我写我诗专题一专题一:走进新诗世界,了解代表作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专题一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