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4)教学目的:1、能够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能够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形式,通过诗的意象体会欣赏诗歌的象外之象(即欣赏诗歌)3、掌握本诗,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祖国。教学重点:诗词形式和通过诗的基本常识来欣赏诗歌,诵读教学难点:欣赏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讨论“你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形象?”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想象一下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蓝图的描绘,结合我们自己的少年豪气,有感情的把主席的诗读出来。2,学生齐读,自己体会正音: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kuò遏è峥嵘zhéng1róng遒qiǘ樯qiáng天堑tiānqiàn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加入自己的理解范读课文,学生齐读。布置课下反复朗诵背诵。以后默写。二、了解古典诗词形式,通过诗的意象体会欣赏诗歌的象外之象1.讲解诗的基本常识。古典诗词常识:《沁园春》,词牌名。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而得名,双调,114字,上阙13句,四平韵,下阙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五平韵。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介绍几个词牌名:蝶恋花,如梦令,浣溪纱,2.找关键字穿引全文:立,看,怅,问,忆,记3.简单介绍意象,意境等,意象,意境,要把握“象外之象,境外之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所以,要多了解文化传统以及传统文化积淀在各个意象上的典型信息,如:梅,竹,月,楼等在我国诗歌中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布置阅读读本4,课。默读全诗,划出所有表达诗人感情的意象。结合课后2,3题讲解。诗离不开意象构成的意境,有的诗由有一个主题意象展开联想,比如读本上的《尺八》有的诗围绕一个中心由多个意象展开联想,比如《沁园春.长沙》上阙重在描景:看湘江秋景:竞(学生概括)意象——群山,树林,碧江(自然力量,革命形式)百舸,飞鹰,翔鱼(向往自由)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感情:景是热烈的,情是低沉的豪情,胸怀是广阔的(以乐景写豪情)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一个“竞”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朗诵)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情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询问大自然的命运,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下阙重在抒情:忆峥嵘岁月:意象——同学少年(1911年到25年,长沙学习,工作,革命活动)怎样的少年?概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慷慨激昂,敢说敢做(三方面写中心意象:精神风貌,活动,志趣)中流击水:中流击楫,祖逖典故诗人通过回忆当年的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巧妙的用一设问结尾,也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谁?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诗人不仅限于抒发同学少年的无畏激情,还赋予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爱民的热忱,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一颗赤子之心在怦怦跳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下阙写活了一群视天下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朗诵注意豪迈之情,凌云之志的抒发)3.总结:作者怎样处理情与景的关系?拓展作业,《沁园春·长沙》与电视剪辑艺术通过对本诗的分析,试做剪辑师。要求:突出画面特点,融情于景。三、小结:复习本节课,布置作业。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1.背诵,阅读读本4,课预习第二课2.知识迁移,写赏析《沁园春.长沙》四、板书:沁园春长沙上阙重在描景:看湘江秋景:竞(学生概括)意象——群山,树林,碧江(自然力量,革命形式)百舸,飞鹰,翔鱼(向往自由)下阙重在抒情:忆峥嵘岁月:恰意象——同学少年(长沙学习、工作...